方志敏(1899—1935),江西弋陽人,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、軍事家、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,同毛澤東、彭湃一起被公認為“農民大王”,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(chuàng)建人。1924年,方志敏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,參與了江西黨、團組織的創(chuàng)建。國共合作北伐戰(zhàn)爭時期,方志敏曾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農民部部長,省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,領導全省農民運動進入全盛階段,建立了農民自衛(wèi)軍。1927年深秋,方志敏領導了弋陽、橫峰武裝暴動,1930年創(chuàng)建了紅十軍,1932年建立了縱橫閩、浙、皖、贛4省邊界,擁有近50個縣、中心地區(qū)達百萬人口的贛東北——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,成為土地革命早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六大戰(zhàn)略地區(qū)之一,毛澤東把“方志敏式”的割據方式與“朱德毛澤東式”井岡山相提并論。1928年至1933年,方志敏歷任中共弋橫中心縣委書記、閩浙贛省委書記,信江、贛東北省和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。他曾被選為第一、第二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(zhí)行委員和第二屆主席團委員,獲得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的紅旗章。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。1934年10月,紅10軍與由紅7軍團等部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會合,組成紅10軍團,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,率部繼續(xù)北上抗日。在皖南遭到國民黨重兵圍追堵截,在撤返贛東北途中,被七倍于己的敵軍圍困于懷玉山區(qū)。方志敏帶領先頭部隊奮戰(zhàn)脫險,但為接應后續(xù)部隊又入重圍。1935年1月29日,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(qū)不幸被俘,囚于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。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,方志敏大義凜然,堅貞不屈,實踐了自己“努力到死,奮斗到死”的誓言。在獄中,他寫下了《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》、《可愛的中國》、《清貧》、《獄中紀實》等重要文著,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1935年8月6日,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,時年36歲。方志敏的一生,是為救國拯民而艱苦奮斗、鞠躬盡瘁的偉大一生,雖然很短暫,但他的歷史貢獻是不可忽視和磨滅的,黨中央給予方志敏高度評價。
方志敏紀念館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江西省級重點烈士紀念館建筑保護單位。1977年9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設,1978年9月落成,占地面積1.1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。館內分別陳列介紹方志敏烈士參加江西地方黨團組織創(chuàng)建、領導江西農民運動鬧革命、創(chuàng)建閩浙贛根據地和紅十軍團、獄中斗爭的事跡。
來源:“方志敏紀念館”官方網站
http://www.fzmjng.com/about/index.asp